查看原文
其他

当纪录片遇上流量明星,会有多“奇妙”?|专访《奇妙之城》萧寒

示其 河豚影视档案 2021-01-28

作者/示其 编辑/雅莉


“对我来说,拍流量明星,一点都不麻烦,和拍素人真的没什么区别。”导演萧寒告诉小娱。


1月5日,城市纪实探索节目《奇妙之城》在优酷开播,至今已播出3期。该片由纪录片导演萧寒执导,主角是一位明星和两位素人,讲述了贵阳、重庆、厦门、西安、克拉玛依和青岛6座城市。


该项目自开播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每期必上热搜。这与节目邀请的流量明星密切相关——周深、肖战、吴磊、白宇、许魏洲和王晓晨,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下最具流量和粉丝影响力的明星。



用“流量”带火“小众”题材,这已经成为屡试不爽的一种推广方式。从传统历史文化节目,到文艺电影、纪录电影,从请明星录制宣传视频,到参与配音、献唱推广曲。但是,当流量走进以纪实性为特征的影片,我们也看到了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奇遇人生》第二季中引发争议的Angelababy。


萧寒作为拍摄纯粹的人文纪录片出身的导演,代表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人气、口碑双丰收,他又为何要“向流量低头”?第一次拍摄流量艺人,又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带着这样的疑问,娱乐资本论对话了《奇妙之城》导演萧寒,试图剖析“纪录片”碰撞“流量”背后,究竟是纪录片的失败,还是流量的胜利?



在纪录片中请流量明星,出乎意料的容易


艺人是服务于项目的普通的一份子。在萧寒看来,《奇妙之城》只是做到了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


萧寒透露,他最先确定的就是想拍一部城市主题纪录片,想用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视角去发掘城市值得记录的一面。又因为他以拍摄人物故事见长,所以希望用人的故事来呈现城市的奇妙。


其次确定的就是要拍摄的城市。在最初的计划中,第一季将去3个海外城市、3个国内城市。国内有贵阳、重庆、厦门,而首先开拍的国外城市——摩洛哥的拉巴特、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却都因为疫情的缘故搁浅,所以被迫转移回国内,又增加了西安、克拉玛依、青岛三座城市。


最后确定的才是所选城市中的人物。而人物中是否有艺人,对于萧寒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考虑因素。


萧寒解释,一个城市里无外乎有三种人:土生土长、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出生在外地、在外地长大,然后来到这个城市生活的人;还有生长在这个城市、后来离开了家乡去外面的人,但他和家乡之间又有一种非常强的连接。


在这个创作思路下,萧寒想到,很多艺人也是离开故乡,去到北京、上海发展。所以让他们真实地回到家乡,去感受他自己曾经生活的城市,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对城市的呈现角度。



但是,如果艺人并不愿意真诚地来展示自我,只是来“表演”所谓人设,或者需要导演去迎合他的要求,萧寒觉得那他宁可放弃拍艺人,也不能改变创作风格。“我也会担心明星可能提出诸如只能拍他45度侧脸、保持他某某形象这类要求,那样我肯定是不行的。”


又没有多少片酬、又没有写好的台本、又是小众纪实题材,导演还很“强势”地不迁就,这些平时大家感觉都是档期很满、偶像包袱很重的艺人会愿意来吗?


萧寒坦言,开始邀请时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程的顺利让他也感到意外。“从一开始我就和团队说,一定要跟艺人讲清楚。当我表达了我的意愿后,这些艺人都很尊重我的创作,其实我挺受宠若惊的。”


来自重庆的肖战、来自西安的白宇和来自贵阳的周深三人都是各自家乡城市的第一人选,在沟通后就确定了下来,而去到克拉玛依和厦门的“外来者”许魏洲、吴磊则是机缘巧合。


“克拉玛依是一个小城,它真的没有本土艺人,但是我又真的很喜欢这个城市。后来是机缘巧合下得知,克拉玛依跟上海是对口友好城市,所以我们就想到可以从上海的艺人中寻找和克拉玛依有关联的。


“当时艺人统筹就推荐了许魏洲,因为许魏洲很喜欢自驾,而克拉玛依正好是被称为‘新疆最美自驾公路’独库公路的起点。在跟许魏洲沟通后,他居然说他爸爸比他更喜欢自驾,所以最后我们就约了他们父子一起去克拉玛依。”


对于艺人为什么会愿意来参与这一纪录片的拍摄,萧寒觉得可能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艺人们对自己家乡或者是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二是我们创作这个片子的想法和初衷可能会对他们有些触动,另外他们居然很多人真的也很爱看纪录片,而且也知道我和我的团队,知道我们的作品。”


在此之前,萧寒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纪录片导演,《我在故宫修文物》十分出圈,另外还有《喜马拉雅天梯》、《一百年很长吗》等作品,擅长透过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小人物作为小切口,去窥视历史、自然、文化等宏大的母题。


《奇妙之城》也许因此是个特例,一方面,城市纪录片的性质在这些流量明星所能接触到的资源中有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导演萧寒和拍摄团队过往的代表作品与履历或许也让艺人与团队能放心地将自己交给他们。


但无论如何,从萧寒的角度来看,这些艺人展现出的是足够的真诚和配合。



有了明星,纪录片变味了吗?


将明星“素人化”,可能是近年来许多综艺节目所希望追求的效果。从组团穷游,到开餐厅,从带娃,到恋爱,许多节目都在通过让艺人做“平凡的事”呈现他们明星光环之下的真实。但是综艺节目中有编剧、有台本,节目也可以通过剪辑刻意塑造某种效果,这些都不是秘密。


节目有节目的想法,艺人也有艺人的要求。对于艺人而言,他们也希望通过真人秀里的表现,向观众展示在舞台、影视剧之外的自我形象,只不过这种形象往往也是“人设”的一部分,比如《追光吧!哥哥》开播之时流传出的一份哥哥们所提出的长长的禁忌话题单就展示出了冰山一角。


《奇妙之城》开播前,萧寒在微博发布长文,文中提到这个特殊的项目被宣发团队视为“综艺”,而他仍然把它视为“纪录片”。



从宣发的角度看,《奇妙之城》确实有很强的综艺色彩。从官宣6位明星阵容,到先导片释出,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均有数亿,还有康师傅冰红茶作为冠名商,这些在纪录片领域罕见的宣传铺垫和热度数据,可能是一档综艺节目的标配。

“流量满满”的《奇妙之城》因此变味了吗?它到底是纪录片还是真人秀?究竟真实在哪?

对此萧寒解释,《奇妙之城》除了请明星,其他所有筹备过程都是按照他对于纪录片一贯的创作方式进行的。

“为什么强调我们是纪录片?这是创作方式决定的。”萧寒表示,片中呈现的生活和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脚本,没有虚构和扮演,每一次拍摄就是记录了真实发生的那一刻。

当然,客观来说,艺人和素人的拍摄不可能毫无区别。但是萧寒仍然认可了艺人们有在真实展现自己,他给小娱举的例子就是:他发现每一个艺人其实都很爱吃,都是吃货。


“比如白宇是一个疯狂热爱面食的人,他带我们去了在西安他自己爱去的一些小馆子。比如肖战他平时吃东西是很注意的,但他又很想吃,所以我们这个片子成了他终于可以吃想吃的东西的机会。他其实已经离开重庆很长时间,肠胃已经适应清淡饮食了,虽然肠胃不行,连着闹了两三天的肚子,但是他嘴巴还是特别喜欢吃,到每一站都会吃很多。”

纪录片是伴随式的拍摄,每一顿饭都是从头拍到尾,真正吃完。萧寒说,一般艺人在镜头前面吃,他就在镜头旁边吃,他会点跟艺人同样的食物一起吃。“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反正我拍下来是胖了很多斤。”

而对于粉丝来说,他们也认可偶像在纪录片中展现出的真实自己,比如周深和少时好友的交流,比如肖战分享的自己实习时挤地铁的经历等等。“我特别开心的是听到观众告诉我,他们是艺人的粉丝,但会说这是他们离偶像最近的一次。很多肖战、吴磊的粉丝都有这样的表示,觉得终于看到了偶像特别真实的一面。”萧寒说。

从反馈来看,用流量明星当然是吸引到了一大批关注流量的粉丝观众,但是否也因此流失了其他的纪录片观众?

这点我们或许难以评估。从宣传声量来看,明星自然是主力,但从内容来看,明星占比最多也就三分之一,每一座城市中另外两位素人的故事没有被削弱,也没有被掩盖。

在萧寒看来,刻意去做流量与纪录片的区分没有必要,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的真诚和质量。他引用了文汇报评论的一句话回应:

“与其争辩《奇妙之旅》是综艺还是纪录片,不如看成——让流量归于烟火生活,它捕捉到的是Z世代对于纪实类节目的一种需求;拥抱流量,但不让渡纪录片的内核,《奇妙之城》探索的是流量正向引流的一种策略。”

《奇妙之城》是“纪录片+流量”的成功学?

从纪录片创作上看,《奇妙之城》没有多么新颖特殊的拍摄模式或技巧,但它的形式恰好能融合艺人,充分发挥了粉丝效应,却也没有反噬纪录片口碑,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


萧寒坦诚地告诉小娱,他对播出后的流量热度是有预期的,既然请到了这么多明星,那自然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但实际的播出效果还是让他感到震惊,“大家的热情比我想象中还要高”。

在萧寒和节目组的微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粉丝留言,其中不乏走心的“小作文”,表达了对于节目和所拍城市的感想。

萧寒点赞的粉丝“小作文”

这其中,肖战无疑贡献了最多的话题和热度。当第二期重庆篇上线,#奇妙之城重庆#微博阅读量超7.1亿,而与肖战相关的话题阅读总量破20亿,在豆瓣上也有很多粉丝为节目组送上好评。

《奇妙之城》可以作为纪录片的范本吗?或许还不行。

就与萧寒之前的两部作品《喜马拉雅天梯》、《一百年很长吗》相比,一部是讲述西藏登山学校里藏族年轻人登上喜玛拉雅山顶的,一部是寻访了十余组拥有古老历史的小店和手艺人的,单从内容上《奇妙之城》并没有多大超越。

但《奇妙之城》可以作为“纪录片+流量”的范本吗?或许是可以的。

一直以来,很多纪录片都会请明星协助宣传、配音、唱主题曲等,这都是最简单粗暴的“纪录片+流量”。

若论真正融合了艺人与严肃内容的项目,可能也只有同样由纪录片出身的导演赵琦执导的《奇遇人生》。但《奇遇人生》在第二季Angelababy跟着阿雅加入单车骑行环游世界计划播出时,却遭遇了巨大的口碑反噬,观众觉得Angelababy的表现“很假”,这似乎变成了流量不适合纪录片的佐证。


“流量+纪录片”真的是伪命题吗?

在萧寒看来,只是缺少恰当的融合方式。拥抱流量是很多纪录片行业人愿意去尝试的,因为每一个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从而影响更多人。只是大家也不愿意“为了流量而流量”,若只是在片头请明星来做两句解说,片尾又出来做个总结,其实这个解说可以是任何人,那就属于纯为了赚流量,是画蛇添足。

拥抱流量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艺人能“长”在纪录片内容里,所以不是所有纪录片都适合艺人参与。萧寒坦言,他以前的作品就不行,只是当他想要拍摄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时,才看到了融合艺人的可能。

面对互联网时代大批量快速生产的短视频、直播,筹备时长平均一年的纪录片如何生存?《奇妙之城》可以算作一个案例。今后,或许会有更多的严肃内容和流量明星结合,探索新的呈现形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